2008年8月12日

中元普渡文化展示:紙紮的護醮神明

護醮神明的任務是鎮守醮局,掌管眾鬼。
建醮盛會或者普渡祭場內,紙紮的護醮神明,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這些紙糊的神明主要的任務,是用來維持醮場或祭場清淨,防止邪魔歪道入侵破壞。
護醮神明都被佈置在醮場出入口或門內兩側,左右對襯,以方便執行勤務。
所有神靈,不論是泥塑,木雕或是紙紮,都需要經過道士進行開光點眼儀式,才能成為眼觀四界庇祐生靈的神祇。
開光之前護醮神明先以紅紙遮住五官,避免惡靈入侵破壞。
開始建醮需要進行開光儀式,儀式進行方式如下:以朱筆取下雞冠血,口唸開光咒,以黃紙在神像面前燃燒晃動,口唸請神咒,恭請神靈降臨,隨著咒語依序在神像的
頭.眼.鼻.嘴.耳.前胸.後背.前肚.手.足...等處一一點過,再手持符鏡引天光反射在神像上,象徵將天地的靈氣匯注在神像上,開光儀式就宣告完成。


參與本次文化展的神明:

七爺八爺

七爺神像慘白瘦身,高丈餘、吊眼吐舌,頭戴(一見大吉)高帽;八爺矮小寬胖,獅鼻厚唇,左手拿;「善惡分明」火牌,右手執扇‧兩種像貌嚴肅,望之使人生畏,具有震懾人心之威。 相傳七爺為謝必安將軍,八爺係范無救將軍,民間尊稱為「謝將軍、范將軍」‧原係唐代玄宗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 安祿山赦叛變兵襲長安,雎陽太守許遠與張巡派謝、范二將軍出城討救兵,謝將軍人高腿長,腳程較快,卻首不幸先遇敵受擒,吊死於城頭,范將軍謝必要被吊死,藏在城隱藏護城河畔,不慎落水淹死雙雙為國殉難,二人無法突破重圍,雎陽終因糧盡兵疲而告失守玉帝獎其忠貞為國‧封為(護衛將軍)I,為城隍爺;閻王爺殿之部下‧專補惡魔鬼邪。

另有傳說,謝范二人為福建閩人,從小就是好朋友。一日,相偕出差,行到南台橋,忽然下起大雨,七爺回家取傘,八爺在橋下躲雨,豈知,因雨勢過大,原本乾涸的溪床突然暴漲,八爺囚身材矮小,不及逃走,竟被水淹死。而七爺回家取傘,突患急症,暫時休息一下,等醒來再到橋頭,河水已退,發現八爺屍體浮靠橋柱,七爺痛不欲生,想到是自己耽擱了時間,自責難當,遂在樹上上吊而死。二人陰魂到達地府,閻王嘉彼義氣深重,令在城隍駕前為吏,專捕惡魔鬼邪。 傳說,如果遇到七爺出遊,只要跪下謝福,必蒙陰佑,所以稱祂為『一見大吉謝必安』。但如遇八爺神巡,那可晦氣當頭,人命必終,所以稱 『范無救』。

惟佛教亦有「無常使者」,模樣興七爺、八爺相似,一白一黑,帶高帽吐舌‧白帽上書有「一見生財」‧黑帽上亦寫上「天下太平」;不過,經考證印度佛教並無「七爺、八爺」之佛:迄至晉末傳於我國後,遂有以上之傳說‧


大士爺

世音菩薩有32應化身,見《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即知。觀世音音菩薩,在道教中稱為「觀音大士」、「慈航真人」,在一貫道中稱為「南海古佛」,可見其在民間信仰的鼎盛。

台灣民間信仰,觀世音菩薩的女性形象非常顯著,常被尊稱為「觀音媽」,又因為觀世音菩薩過去早已成佛<<正法明如來>>,只是化現為菩薩濟世救人,故常尊稱其「觀音佛祖」。

道教 民間信仰認為,觀世音菩薩以慈悲心著稱,大士爺是觀世音菩薩的<<應化身>>,故而大士爺頭頂觀世音菩薩佛像。

在中元節時,負責救渡、佈施各路在陽間的亡魂。見<<地藏王本願經>>大士爺即是鬼王,而鬼王亦是觀世音菩薩之應化身因應眾生的需要而現身說法。


《普門品》當中有提到,觀世音菩薩有三十二種化身,因應眾生的需要而現身說法。祂可以化身為佛、辟支佛、聲聞、梵王、帝釋、自在天、大自在天、天大將軍、毘沙門、小王、長者、居士、宰官、婆羅門、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婦女、童男、童女、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羅迦、人、非人、執金剛神等等。

五方童子





鍾馗
鍾馗的出現與唐朝玄宗皇帝有關。據宋代著名學者、科學家沈括《補筆談》說,唐明皇(玄宗)於開元年間,講武驪山,回宮後得了瘧疾,一個多月都好不了。忽然在一天晚上夢見兩個鬼,一大一小。小鬼跛了一腳,瞎了一只眼,偷了楊貴妃的紫香袋和明皇的笛子,繞殿奔逃;大鬼戴帽子,袒露著兩臂,腳穿靴,抓住小鬼,挖出眼珠子,將它吃掉。皇上問大鬼:你是什麼人?回答說:臣下是鍾馗,來應武舉,不中,誓為陛下除天下妖孽。明皇夢覺之后,病也好了。於是召畫工吳道子,讓他畫鍾馗像,印後分賜給各大臣。這樣,便形成了以鍾馗辟鬼的習俗。見《清.趙翼.陔餘叢考.卷三十五.鍾馗》。


相傳鍾馗曾赴京應試,當主考官及副主考官批到鍾馗的卷子時,皆大為嘆服,二話不說便取其為狀元。金榜提名後,鍾馗蒙皇帝召見,皇上一見鍾馗的相貌,大為不悅,心想:「朝廷取士皆在品貌兼優,如此醜惡的人,如何做得了狀元﹖」主考官見皇帝面有慍色,趕緊上前為鍾馗說情,讚揚他的學識文筆,請皇上勿以貌取人。不料正當皇上猶豫之時,宰相卻大進讒言,附和皇帝的想法,勸皇上另選一人。鍾馗聞言大怒,當下便欲毆打宰相,立時驚動皇上,遂喝令侍衛將鍾馗拿下,鍾馗氣得暴跳如雷,竟搶過侍衛的寶劍自刎而死。皇上見大好的人才就這樣屈死,後悔不已,即將宰相定罪,並封鍾馗為驅魔大神,以斬妖除邪,且仍以狀元之官職厚葬。

不過,經明清時許多學者的考証,鍾馗的信仰,可能很早,至遲在南北朝時便有人以鍾馗為名,足見其英武之名早已盛傳於民間。有人說「鍾馗」又寫作「終葵」,原是「椎」的切音,而椎,是古代用來打鬼的武器。如此說來,唐明皇時正式出現了鍾馗的形像,而且因皇帝的命令而風行全國,從此在中國人的民俗中生下根來。

這鍾馗的形象,自吳道子畫後,又有眾多的畫家涉足其事,所以呈現出紛紜多樣。據宋˙郭若虛《圖畫見聞志》卷六說:往昔吳道子畫鍾馗,穿藍色衣服,一足穿靴,一眼瞎,腰插朝笏,頭戴巾,頭發蓬散,用左手捉鬼,右手挖其眼。

筆跡遒勁有力,實在是繪畫中的絕品。有人得到後去獻給蜀皇帝,蜀皇甚愛惜珍重,常挂在臥室中。一天,召黃筌來觀賞,黃筌一見就稱讚叫絕。皇上對黃筌說:「這鍾馗如果是用拇指挖鬼目,那麼更顯示出有力,你試著替我改一改。」黃筌將畫請回自己家中,看了幾天也沒有看夠,於是另外用絹畫了一個用拇指挖鬼目的鍾馗,第二天和吳道子的畫一起獻上。皇上問他:「前頭是讓你改一下,為什麼另外畫過?」黃筌回答說:「吳道子所畫的鍾馗,一身的氣力、眼神都灌注在第二指,不在拇指,因此臣下不敢改動。

現在我所畫的,雖然不怎麼合您之意,但一身的氣力,倒是都集中於拇指,所以敢另外畫一幅。」(昔吳道子畫鍾馗,衣藍衫,鞹(kuo4,以皮革包裹)一足,眇一目,腰笏巾首而蓬發,以左用捉鬼,以右手抉其鬼目。筆跡遒勁,實繪事之絕格也。

從這一故事中可以知道,古代有多位畫鍾馗的名家,發揮著各自藝術才華,所畫的鍾馗也就千姿百態。不過從唐代傳下的鍾馗樣本,更因為其功能在於捉鬼、吃鬼,所以猙獰凶狠是其基本特色。然而他象貌雖惡,卻是一位善神,其凶惡是專門針對著惡鬼的。一般民間畫鍾馗都突出這一點,在鍾馗上方,添畫幾只蝙蝠由天而降,取「福從天降」之意。

民間傳說鍾馗有各同鄉好友教杜平,為人樂善好施,資助鍾馗赴京應試。鍾馗因面貌醜陋而被皇帝免去狀元的資格,一怒之下,撞階而死。杜平將他安葬。鍾馗做了鬼王之後,為報答杜平生前之恩,親率鬼卒在除夕時返家,將妹妹嫁給了杜平。這就是著名的「鍾馗嫁妹」的故事。不過他妹妹非常醜所以說「鍾馗嫁妹,鬼才敢娶」

跳鐘馗:藉著鐘馗的法力趕走留連忘返的鬼魂。通常以一道士扮鐘馗,跳鐘馗時,一般民眾都不敢在現場逗留,以免被煞氣沖到。跳鍾馗結束後,中元祭禮就隨著告一段落了。
掛鍾馗:端五習俗中常見的一項內容是掛鍾馗。鍾馗是捉鬼的鍵將,其像經常被畫成虯須努目,猙獰可怕,腰掛寶劍,手則筋骨棱棱,或凌空欲攫,或雙手擘鬼欲啖。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