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品牌推介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品牌推介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7年1月18日

耳根硬-打開夢的盒子,看見一格格不聽勸故事。

                          

   「這個好可愛喔!」採訪前客人走進攤位,對開啟的盒子中整齊排列的飾品發出驚呼。


  耳根硬的攤位陳列方式,像一頁頁翻開的立體繪本,有以繽紛童話為襯底的愛莉絲手鍊、多個圓環組成神祕符號的魔術師項鍊、鍾於品牌風格的復古懷錶、充滿粗曠與野性的動物頭雕項鍊、代表著平安與智慧的貓頭鷹,還有因造型可愛而最受顧客青睞的機器人。

  來自不同模板的商品主要物件,上了釉彩或銅色漆料,再與不同功能的扣環或配件組合,就變成徽章或項鍊樣式;與夾式圓環結合後,可以當作鑰匙圈;串上鍊條,就變成了項鍊。不同的主角賦予這些配件生命,等待作著童年夢想的大人帶走。

  老闆Kidd說這些翻開的盒子像老窗戶,每一扇窗都有不同的幻想。或許你就是曾經在夢裡或奇幻電影中見過,因為好奇與不敢篤定的既視感而走進攤位的那個人:你期望著能再次蒐集這些童話元素,有一天將他們組合成波文西家中的魔衣櫥,擁有屬於自己的納尼亞傳奇。

從第一個窗格開始,高中的擺攤時代

  綽號Kidd的老闆,念起來像本名-麒德,為何不用更常見的Kid?也是因為喜歡讓自己更與眾不同。在獲得這綽號以前,起初朋友都是叫他台語諧音的「去叨」(意指去哪裡?)。這晚,Kidd剛從東門處理完品牌業務趕回西門紅樓,生活的忙碌就像他起初的綽號「去叨」一樣,朋友總說他非常難約,整天都在市集工作,也足以看見Kidd對這裡的深厚情感。

  14年前Kidd就讀於復興高工廣告設計科時,16歲的他就開始在西門町服飾店裡打工,下班後他曾偷偷探聽其他在西門町街頭攤商的收入,發現自己的打工時薪75元,與西門町街頭攤商們的收入相比,竟僅有十分之一,因此而興起了不如來擺攤的念頭。而真正加入在街頭擺攤,是因為Kidd高三時參與2005年新一代畢業展的畢業製作。組內影片參與畢業展時,現場販售各種廣告設計科學生們的作品,包括班級畢業製作的影片DVDKidd為片中主角設計的項鍊等等,原本大家都以為賣得最好的會是共同製作的影片DVD,而Kidd設計的項鍊只是眾多週邊小物的其中一項;沒想到從開始佈展到整個展覽結束後,最吸引眾人目光的竟是Kidd設計的項鍊,於是Kidd發現了自己的設計才華後備具信心,就與同學拿著一卡皮箱,決定開始在西門町擺攤販賣自己設計的小物。

  在高中畢業後,Kidd因為準備大學聯考沒有擺攤。再次擺攤的契機,出現在大一剛入學時,這同時也是Kidd創立耳根硬的開始。在教室裡,坐在後面的女同學,突然拍肩問了Kidd:「欸!你以前有沒有擺過攤?要不要一起去西門擺攤?」

  兩人開始手做耳環,平日晚上與週末都在西門擺攤。擺攤雖然收入高,但是也不算穩定,幸運的是Kidd的朋友也會來幫忙攬客。大學時點子多,兩三個朋友假裝是顧客停駐在攤位前,當路人好奇湊近看看到底Kidd在賣什麼玩意的時候,其他人就上前圍住,讓小小皮箱前擠滿人。

  在街頭擺攤也要非常機警。平常三四小時的擺攤時間,往往只有一小時半皮箱是開著的,剩下的時間幾乎都是在跟警察玩躲貓貓。看見警察開始巡視,皮箱合起來就開溜,有時還會不小心夾到客人的手。擺不了攤也只能拿著皮箱在街上悠晃,偽裝成遊客打發掉躲警察的時間。警察除了巡視,有時候也會如鬼魅般突然出沒開單,Kidd說那段長達一年多的時間只失策一次,就在當時誠品116(現已改裝成H&M與真善美戲院)旁的麥當勞。原本還在跟客人介紹商品,警察躲在後面突然出現一搭肩,Kidd不只要吃下1200元的擺攤違規單,所有商品還要沒收回警察局。Kidd無奈地笑著說:「擺攤就是這樣啊!」。

  就這樣過了一年半,2005年就傳出台灣市集始祖「CAMPO生活藝術狂歡節」即將在臺北市電影主題公園舉辦的消息。在西門町街頭擺攤,收入不穩定與警察越來越密集的巡邏,成了一個推力。由於主要商品是耳環,在報名時間緊迫的情況下,同學們都建議品牌名稱不如直接叫做「耳根」。喜歡不一樣的Kidd,大手一揮,在後面加個「硬」字,代表著自己當時對於未來手作創意這條路的堅持,這個信念就這樣陪伴了Kidd與耳根硬往後14年的市集人生。



   隨著CAMPO從電影公園擴散到西門町、松菸,甚至中南部,2005年開始吹起了古著與市集風潮。那陣子流行的飾品樣式,正如耳根硬當時奇異誇張的品牌風格一樣,大得離譜與鮮豔顏色的耳環、奇特樣式如布包手槍等等都是曾經推出的商品。品牌經營者的服裝也是市集值得注意的一環。Kidd笑說當時流行日系穿搭,一想到有什麼特別的元素,就往身上套,以前還曾經把項鍊鍊條換成塑膠洗衣鍊。要創造自由的氛圍並不簡單,Kidd很感激當時CAMPO籌畫人小麥,一直鼓勵品牌參與CAMPO市集。當時每月都會有一次市集品牌的活動,團隊除了規畫不同主題的飾品服裝秀,也找來了許多媒體異業合作。除了來客與攤友覺得新鮮有趣,也間接增加品牌曝光度,對當時創立不久的耳根硬來說,是一個很重要的成長時期。後來即便CAMPO從電影主題公園轉戰紅樓,又從紅樓出走到亞洲各國,在港澳、東南亞等地舉辦創意市集,仍然會問Kidd是否有意願一同出國玩市集。

  由於耳根硬獨特的品牌風格在CAMPO市集持續曝光,潮流雜誌開始邀請Kidd,如「Choc俏女生」(現以更名為Choc洽女生)的女性雜誌來借品牌飾品拍攝穿搭照片。除此之外,藝人出席活動,經紀人來借飾品,這些都是很重要的品牌曝光機會。Kidd記得印象最深刻的是,當時電影《海角七號》正紅,范逸臣在高雄大彩虹音樂節的活動宣傳中,戴了魔術師系列的項鍊,意外讓品牌詢問度再度爆增。

  而另一個市集活動單位-週末狂潮,成立在2010年第二波市集風潮。Kidd也很感激週末狂潮負責人-張心。不同扮裝主題與舉辦地點,像是藝術公寓主題、體驗民初手作市集的不插電主題,都創造話題並吸引人潮,攤友們也覺得好玩有趣,市集也因此不單只是創意商品的交易所。市集的熱絡讓品牌擠破名額,而張心總會留些空間給這些持續熱衷於創作的人們。

  我問Kidd現在的紅樓創意市集,對他而言是一個怎樣的地方。他說:「在這裡的長期穩定發展,對他來說,就像第二個家。」從大學就開始,擺市集認識的朋友,每個週末都能在這裡相聚,是他在紅樓創意市集幾乎從來不請假的原因之一。除了對這裡情感深厚,許多機會也是在這裡遇見的。耳根硬的商品曾經賣到遠在太平洋另一端的美國,也是因緣際會發生在這裡。當時一個在紐約同樣從事文創商品販售的客人,在紅樓創意市集看到耳根硬的作品後,連續三次向耳根硬要了三批貨到紐約的文創店寄賣。Kidd說,他也沒想過有那麼一天,飾品竟然賣到紐約去。


                                     潮水褪去,才看見穿褲子的人

  市集有潮起潮落的時候,攤位上復古風,其實也是經過陣痛期而改變的。街頭潮流從20052006年時的日系古著,比較誇張的著衣風格;漸漸過渡到20092010年韓流席捲亞洲時,隨之而起的韓系穿搭;在2013年韓流漸漸退潮後,ZARAH&M等國際平價服飾品牌進入台灣市場後,大家紛紛套上快時尚服裝,過去誇張的風格不再受矚目,耳根硬也必須調整品牌的風格,原本商品誇張奔放,轉而內斂、復古,但依然保有夢幻、童趣。Kidd說這是耳根硬的品牌個性,如果完全跟著市場偏好,文創品牌就失去了意義。

  除了風格轉變,因為商品受歡迎,仿冒也隨之而來。起初覺得很困擾。商品類型極度相似,更使客人以為耳根硬在行人徒步區內開了家新分店。Kid笑著說,其實久了也看開了,品牌能因應的就是持續用好的品質,與不斷去創新商品,因為仿冒活不久,卻也從不會消失。而真實以創意生存的人,就像是漲潮海水退去後,那些在這片名為文化創意的競技場中,穿著褲子的那些人。




  在創意市集工作,除了看天吃飯的特性,家人阻力也是一大難題。Kidd爸媽一開始也是如尋常家裡的爸媽,希望小孩能有穩定的生活。父母認為從事創意產業不如到廣告公司上班,領著固定薪水與正常作息,平順過一輩子。


  Kidd說:「已經擺了這麼久的市集,而且又是自己喜歡做的事,怎麼可能放棄?」當時大學畢業前夕,爸媽開出畢業前,一個月業績沒達到20萬就要到大公司上班的條件。慶幸的是,藉著過去4年大學擺市集生涯累積下的人脈與機會,Kidd決定進入百貨專櫃、文創店與各地市集。雖然專櫃每月89萬的人事與營運成本,與進駐專賣設計小物的文創店抽成都是不小開銷,但是憑藉獨特的飾品風格,讓Kidd很快就達到20萬的業績。

  通過爸爸的考驗後,爸媽從原本懷疑的態度轉變成支持耳根硬這個品牌,甚至會在家中幫忙Kidd組裝作品;妹妹Penny2011年加入,與哥哥一起經營耳根硬。除了品牌長期經營的根源地-紅樓創意市集,耳根硬也會到許多地方參與市集。經過紅樓創意市集,你常常看見Kidd駐守在大本營這,而妹妹同時可能就出現在東海大學擺市集。除了兄妹分開擺攤,妹妹目前也幫忙製作手鍊,攤位上愛莉絲系列手鍊,就是平日Penny的手作品。兩人也會常常商量可以到哪裡報名市集,像是上海的簡單生活節與港澳的CAMPO市集,耳根硬都曾經參與過。原本由哥哥一人撐起耳根硬,在妹妹Penny加入後,也開始衝擊出新的力量,在未來有一天,我們也許能夠看見耳根硬專攻女性市場的副牌。Kidd講到這段故事時,語氣很幸福,親情傳導到這些童話元素,將它們戴在身上,應該也能體會到一樣的溫度吧!


來探險吧!你會從窗格中,找到屬於自己美好幻想的應許之地

  你有喜歡的風景嗎?湊近老窗戶,也許可以看見過去收進潛意識的美好童話。

  隨著從第一次擺攤帶的那一個大皮箱,一直到現在在紅樓創意市集上的窗戶牆,時間遞嬗,老闆14年的擺攤人生的故事愈來愈多。這些都是長年累積的創作經驗,與許多親情、友情交織成的美麗故事。創作者的靈魂仍然不變,才能不斷的在這片競爭的大地持續生存,拉開下一幕的窗帷。

  來紅樓創意市集現場近距離看看這些在耳根硬老窗戶發生的故事吧!再回頭看看自己的人生,也許你也正在經歷一場屬於自己的納尼亞傳奇。




訪談、攝影及撰稿:YOGA


2016年12月11日

將世界染上童年的色彩--人中人株式會社


    

(品牌主要視覺設計者溫溫)



  寫在訪談前


    以前看過一部叫做《台北不來悔》的漫畫,講的是一個不想屈就於現實,終其一生只在公司上班的社會新鮮人勇於創立自己品牌的故事。喜歡畫畫的他,背著一個受眾人嘲笑的夢──販賣自己的插畫商品,他一路曲曲折折,只為在他所認為的平庸現實裡另闢疆土。
  故事中男主角歷經熬夜設計商品、數月無法工作只為找願意接訂單的工廠、甚至開始擺攤後還要躲避警察的追捕、和資深品牌的競爭、商品賣不出去,參考各方意見,不斷想辦法改進等種種困難。藝術工作者和插畫家的工作不見得如一般人所想的那樣輕鬆,僅是在家工作,每一個自他們手中生出的商品都是用盡腦力的結晶──但縱使如此,還是有個品牌能從創作背後的辛苦中找到樂趣,並將之轉為創作的靈感,創造出逗趣的角色商品,期望能用幽默的圖案去散播快樂給世界。


  人中很長的人中之人

 2007年,兩個以『人中人』為品牌名稱的大二生,提著裝有自己手繪口罩的皮箱,混在倉皇逃跑的擺攤者中一起跑著。當時擺地攤是會被警察取締的,但兩個大學生走上這條路之後就回不去了,他們賣著當時成本較低的手繪口罩,直到畢業後有了第三位夥伴,並由台中轉戰台北師大夜市,繼續守著自己的品牌,幸運的是這樣的日子很快就結束,一兩個月後經友人介紹,他們以『人中人株式會社』的名稱正式加入紅樓創意市集,擺攤至今商品不像早年只有手繪口罩,也增加了如束口袋、零錢包、吊飾等……商品。
 人中人株式會社的三個成立者皆不是學藝術出身的,只是懷有一個熱愛繪畫的心靈。品牌主要視覺設計者溫溫表示他從小就喜歡看卡通和漫畫,也愛畫畫,偶像更是《櫻桃小丸子》的作者櫻桃子,最喜歡的卡通人物是小丸子裡的『濱崎』,因此他畫的角色都有神似濱崎的長長人中。「我當時並沒有為我的角色命名,是我朋友說既然人中很長的話就叫人中人,我想想覺得滿順口的,就一直用下去。」溫溫想著當年命名的由來,「後來我們發現真的有『人中人』這個詞,典故就是『不求人上人,願為人中人』,意思就是不求回報的付出、並回饋社會。」後來,『人中人』的含意便引申為整個品牌的設計理念,並自我期許能夠終於自己的理想,並能對社會有所幫助。

人生匆匆,找到屬於自己的色彩

 主打有著色彩繽紛、逗趣人物造型商品的人中人株式會社,至今也參與了各地的市集,甚至將自家品牌推廣到澳門、上海等地參與藝術活動。「為什麼當初會想到國外擺攤?」我問。「有些單位會辦國外的市集,第一次辦我們都會去一次看看。」溫溫說。後來我問他將來如果有機會的話會想再去哪個國家擺攤,他想了想:「不一定耶,如果沒去過的國家就會想去,但去過的國家就不一定了,因為出國擺攤其實很累,而且不見得能玩。通常都是短短幾天的行程,也必須自己搬運商品到國外,有的國外市集提供的倉儲天數很短,如果市集結束後想留在當地遊玩還必須扛著一箱箱的商品,說實話也沒有玩興了。」回憶起至海外擺市集辛苦經驗稍陷入沉思的溫溫當被問及台灣消費者與國外消費者所購買的商品種類有何不同時,溫溫立刻一秒回復成自己的插畫人物般,眼睛鼻子嘴巴大開著地興味昂然做起分類與歸納:「台灣的消費者很喜歡買我們的鑰匙圈與束口袋,但是西方國家消費者就一定不買鑰匙圈,有一次我們扛了好多鑰匙圈到國外結果只賣出三個,哈!西方國家消費者最愛買的是我們的衣服,可能是我們的衣服比較有誇張趣味造型與顏色的吧,但妙的是日本的消費者就幾乎不買衣服,這可能也跟當地插畫風氣興盛有關,其他亞洲地方的消費者就很愛買我們的小配件。」
  我又問溫溫喜歡什麼類型的市集,他說他喜歡氣氛好的市集,像東海大學的市集就很不錯,而且市集當天還會有學生社團的成果發表,熱鬧無比,所以他每年都很期待去東海擺攤。「而且在大學都會遇到比較死忠的粉絲,哈哈哈。」他笑了。
訪談的過程中,我對溫溫的親切印象深刻,他健談愛笑(而且笑聲很特別)、幽默大方,訪談中有客人來時他也十分熱心地為顧客做介紹、也不時與隔壁的品牌聊聊,彼此分享當年到處擺攤的體驗。
 人中人以溫溫自身形象所設計的人物,佐以生活中的小故事為構圖,再填上他喜歡的明度彩度高的色彩,繽紛鮮明、充滿童趣,我覺得這是溫溫這樣大方個性的反映。
 他所畫的每張圖都誇張有趣,這同時也是人中人的商品辨識度高的原因。 但我還是有個疑問:「為什麼要用自己的形象來設計商品?」「如果是畫其他人物,不管是改造現有人物或是自己創造,很多客人都是看看就走,但像我用自己的臉來做商品,客人馬上就可以做聯想,也會覺得好玩。」語落,有個外國客人來到攤位,一看到溫溫設計的吊飾立刻驚呼:「Is that you ? It’s so funny!」這段訪談中的小插曲立刻驗證了溫溫所說的『聯想』。溫溫告訴我,之所以會有這些富有誇張表情和肢體動作的人物是因為他喜歡用好玩的角度來看自己,他不怕被笑,因為他就是他自己。況且人生十分的苦澀,所以更要找到對自己的定位、認識自己,如同他們品牌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換logo主題一樣,因為覺得自己都有慢慢在改變,因此換上更符合自己現在心境的面貌。
 我們談起了作品的色彩,緊扣著人中人的第二個設計理念──『每個人心中都住著一個小孩,不管到了幾歲都要保有童心,也希望自己的品牌可以讓人找到自己心中的小孩。』對於這點,溫溫告訴我因為在成長過程中每個人的真實性格或多或少都是被壓抑的,但他覺得那些被壓抑的部分其實還在,「就像會來看我們商品的人有很多,有些甚至是會讓你意外他怎麼會喜歡這種商品的人,所以我覺得那就是因為他們被這樣的童趣吸引。」





將世界染上童年的色彩

  「我想做的事情很簡單,就是畫我喜歡的東西。」
溫溫設計每項商品時都帶有這樣的理念,雖然不是本科系出身,但畫畫是他的興趣,也是一個讓壓力宣洩的出口,他就是秉持著這樣一個簡單的想法在現實世界遊走,也希望更多人能透過他的商品去找回那個真實的自己。
 人中人株式會社從當年懵懵懂懂開始擺攤,到有固定工作的市集,後來更成立工作室讓相關科系的學生實習,將品牌理念中的社會回饋發揚光大。這一路走來他們的理念都不變,就是畫自已喜歡的東西,希望可以將快樂情緒傳給他人,讓大家知道人生不一定要追求什麼重大的事物,平凡簡單也可以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因為真正的財富不是功名,而來自於心裡面對這個世界、人們的一份關懷及善念。






訪談、攝影及撰稿:曾姵茹

2012年5月18日

[每週一牌] E&A Life Design:一起分享臺灣的美好事物

受訪品牌:E&A Life Design
可以找到:以臺灣特有種動物為圖案的T
被訪問的:AndoEllen


「一起分享臺灣的美好事物。」──Ando & Ellen


    走在市集裡面,經常會注意到這個以淺色系T恤為主的品牌,它的老闆是來自愛沙尼亞的金髮男生Ando和臺灣女孩Ellen,想要以簡潔單純的T恤風格和攤位設計帶給顧客乾淨清爽的感受。


      Ando在愛沙尼亞是一名五子棋高手,因為受臺灣棋弈機構的禮聘遠赴重洋來臺灣教課,一待就是三年,並在師大學習中文而認識了Ellen。由於Ellen一直很喜歡畫圖、Ando曾學習過國際企業經營管理,兩人在一年多前創立了E&A Life Design這個品牌,並從以往對臺北各個創意市集的觀察,決定選擇交通方便、空間適當且人潮穩定的西門紅樓創意市集為主要販售據點。


      當顧客到攤位現場實際體驗T恤的觸感時,很容易能感受到E&A想要傳遞給客人的品質堅持:其實這是他們花了六個月的時間不斷嘗試合作廠商、最後決定自己投資工廠、控制衣服質料的結果,同時他們也希望客人在購買衣服的過程裡,有一種得到心愛禮物的感受,因而對產品的包裝也特別要求。雖然這些堅持常讓他們熬夜工作,但是就像他們的品牌宗旨「分享臺灣的美好事物」所傳達的,他們想讓客人體驗到專屬於臺灣、專屬於E&A的好產品。


      而所謂「美好事物」,在E&AT恤圖案上總是嶄露無遺:那些臺灣特有的梅花鹿、樹蛙等,都是因為特殊的地理環境而在臺灣出現的可愛動物;在穿上E&AT恤同時,也在提醒著我們多留心珍惜這裡的美麗。未來E&A除了將目標放在設置店鋪、讓顧客有更好的購物環境外,更希望將商品推展至歐洲,不只是因為那裏是Ando的家鄉,也是想要讓更多人「分享臺灣的美好事物」。


攝影:坤森
訪問、記錄、撰稿:世全
編輯:花花
2012/5/6

2012年5月16日

[每週一牌] 大囍堂:客家花布也是時尚


受訪品牌:大囍堂
可以找到:客家花布融合時尚剪裁的個性衣著、「有痣人生」手工鑰匙包
被訪問的:林詩昌

「我只是龍困淺灘!」──林詩昌

      創意市集的攤友有時候會帶著自己的寵物一起來擺攤,而最吸引小編的總是大囍堂的哈士奇,牠的名字是溫柔婉約的「林黛玉」,不過實際上卻異常地活潑好動,甚至在小編訪問主人林詩昌時,還不斷舔小編的耳朵,讓小編非常驚慌。


      但是訪問還是得繼續下去。「林黛玉」這名字的才氣完全反應在主人的身上,林詩昌以原本所學的「劇場設計」為基礎,在六年前創立了大囍堂這個品牌,以傳統花布作為主要元素展現新穎時尚的T恤設計。創意對他來說並不是難題,源源不絕的靈感總是在他腦中湧現,曾在07年獲得「植村秀創意彩妝大賞」銀賞以及09年在美國獲得「全球漢服回歸大賽」佳作等獎項,並於11年參加台北花博的品牌概念秀。


      只是林詩昌並不花心思在品牌行銷上。他認為自己的目標並不在賺錢,他在意的是自己的生活態度,那份希望讓他人感受到生命的記憶、溫柔的感動的心意,是現在也是未來對自己的一貫堅持。因此,即使生活總是拮据,他還是照常過自己想要的生活;雖然總是會懷疑自己的選擇,但這些憂愁總會成為他創作的靈感泉源。他認為:「當前面擋著個大石頭,不必想去繞過它或爬過它,只要轉個身,阻力就變成助力了!」


      對於未來規劃,林詩昌想要將工作的重心轉向自己開餐廳的夢想,透過自己拿手的家鄉菜餚、父親故鄉的精緻茶葉,帶顧客回味記憶中的親切味道;目前在創意市集擺攤是為了生活,將來有了餐廳之後,或許擺攤會成為林詩昌的樂趣,以及與人交流獲得更多靈感的地方。



攝影:把拔
訪問、記錄:小恩
訪問、撰稿:世全
編輯:花花
2012/4/29

2012年4月27日

[每週一牌] MAGIC BEING:戰兔

受訪品牌:MAGIC BEING
可以找到:戰兔!戰兔!還是戰兔!的公仔/吊飾/T
被訪問的:Kirk

「每個人都有夢想,而我的夢想就是MAGIC BEING!」-Kirk

    本身就是學設計的Kirk,在復興美工畢業後,投身於平面設計,在一次機緣之下,他和朋友一起在上海創立了第一個創意品牌Danger。當時的他只專注於創作,而由學商的朋友來行銷。他說:「那時的我什麼都不懂,只會創作。」但也因為這樣,那時他更可以自在的發揮所長。可是當時上海市場並不是一個適合發展創意的環境,民眾普遍沒有智慧財產權的概念,盜版的猖獗讓他毅然決然地離開了上海,也結束了Danger。這樣的挫折並沒有讓他放棄創立品牌的念頭,反而找出了問題,並改良且誕生了第二代Danger,也就是MAGIC BEING,而Kirk選擇了西門紅樓作為品牌的起點。


    Kirk給了MAGIC BEING新的定義。他說:「MAGIC BEING是一個大世界,由各種魔幻的小世界組成,在這個世界裡,事物有正有反、有光明有黑暗、住著天使也住著惡魔。」對於Kirk來說,設計是半商半美,也就是商品與藝術品的結合,而這也像Kirk一樣,交錯在理性與感性之間。


    MAGIC BEING的營運過程中,曾遇到資金不足的困難,這讓MAGIC BEING離開市集一段時間,並不是放棄或逃避,而是去面對問題並想辦法解決。當MAGIC BEING回來的時候,帶著更精緻的佈置、更多的商品,他的氣勢也比過去更強,令人耳目一新。這是Kirk所堅持的,他強調:「只要你不忘記我們的logo,我們的故事就會繼續下去。」


    未來,MAGIC BEING除了創意市集之外還會進軍網路,並且開設實體店面,這都是努力的目標。談到創業,Kirk也給想要自創品牌的朋友一些建議,他說:「如果想要自創一個品牌,一定要有瘋狂的熱情去支持。」我想這就如同Kirk用瘋狂的熱情建立了MAGIC BEING一樣:「每個人都有夢想,而我的夢想就是MAGIC BEING!」


攝影:把拔
訪問、記錄:小恩
撰稿:世全
編輯:花花
2012/4/21

[每週一牌] Tiger虎姿:緊抓住流行腳步的T恤


受訪品牌:Tiger虎姿
可以找到:國畫/碎形/Caricature/西門町字樣T
被訪問的:虎哥

「穿我的T恤,絕對滿意!」-虎哥

    當你來到市集的時候,看見虎哥可不要以為他只是一般跟不上時代的長輩,其實他熱愛數位科技、隨時關注時事並且富有創意,從他自創的品牌名稱「Tiger虎姿」就可以看出,他有著一顆熱血青春的心。


    Tiger虎姿的T恤圖案主要來自於虎哥父親的水墨創作,因為父親生前的畫量豐富卻不曾辦過畫展,在父親過世之後虎哥很希望讓更多人認識父親的精彩作品,因此靈光一閃,藉由現在流行的創意T恤,將父親的創作和大家分享。這些創作以老虎為主,吸引了很多生肖屬虎的顧客,又因為以水墨作畫的濃厚中國風,外國遊客特別喜歡。


    虎哥原本是位資深的電腦工程師,對於科技的關心自是不在話下,轉換跑道創作T恤後也將對科技的知識用在衣服上,希望讓顧客能夠穿到品質最好的T恤,像是在圖案印刷上使用「數位直噴全彩印刷」,就是國外普遍運用的技術,在國內似乎較少人應用。


    目前除了父親的畫作,虎哥也開始與有天分的藝術家合作,加入其他不同風格的創作,有Caricature風格的肖像、多彩的旗幟和碎形樣式的圖案,他認為產品有各種不同的風格就能夠吸引觀光客,因此極力地開發新的具代表性的T恤款式。虎哥靈敏的時事嗅覺也讓他抓住關鍵優勢,像是近期推出的林書豪「LinsanityT恤和2012倫敦奧運T恤都受到好評;對於創意市集,虎哥也希望愈來愈多不同類型的攤友加入,因為不同的商品能夠讓市集更多元,受到更多觀光客的注意,也才能讓市集的發展更完善!


攝影:把拔
訪問、編輯:花花
記錄:小恩
撰稿:世全
2012/4/15

2012年4月11日

[每週一牌] GLAD KING:讓草泥馬在衣服上走跳

受訪品牌:GLAD KING
可以找到:草泥馬與音樂元素結合的T
被訪問的:GK

「我擺的不是攤位,我擺的是人生。」──GK

    雖然是在自己喜歡的領域工作,但是當工作是一成不變的重複,只剩下有限的成長空間,我們將如何選擇?GK決定給自己一個改變的機會。GK從高中就喜歡音樂,參加吉他社、和朋友組成樂團、創作自己的音樂,在出社會之後找到一家唱片行擔任網路管理的工作,每天都能與自己所熱愛的音樂為伍,讓自己的興趣與工作結合;可是當時間一久,工作的重複性以及發展性讓GK開始思考自己的未來,希望讓自己有更多的成長機會,創造更多不同的可能。


    經過不斷地思考與安排,GK將喜歡的音樂元素放入原本就拿手的圖案創作中,在2010年底開始了GLAD KINGT恤品牌經營,以自己熟悉的網路管理來架設網路賣場,並於隔年來到創意市集成為實體攤位。創作屬於自己的商品、結合自己喜愛的事物,在和顧客交流間了解大眾的喜好,讓GK真實地感受到自己對工作的熱情,尤其在看到客人對他在T恤圖案裡所暗藏的黑色幽默而開懷大笑時,是GK最有成就感的一刻。


    可是創作的靈感並不會源源不絕。再多的創意都會偶然遇到瓶頸,GK會在腸枯思竭時慢下自己的腳步,看看電影、聽聽音樂,靈感可能不經意就會出現。GK很注重自己創作的獨特性和原創性,在每個創作之前都要先確認目標圖案是不曾被其他創作者使用過的,GLAD KING所主打的草泥馬就是其中一個例子。剛創立品牌的時候,GK想要找個代表性的動物,可是他想到一般的貓或狗都很容易出現在商品當中,後來草泥馬突然閃過他的腦海;這個動物帶著可愛的外表和邪惡的寓意,集合衝突的概念於一身也剛好是GK所喜歡的特色,而且在搜尋過網路之後還沒有人在進行跟草泥馬有關的創作,GLAD KINGT恤裡就有了相關的圖案,更結合GK一直以來所喜愛的音樂元素,並且大受好評。


    GK很高興自己目前走在這條自己選擇的道路上,也很喜歡在紅樓擺攤的感覺,因為這裡的攤友互相幫助、彼此照顧的人情味充滿著溫暖。他期待自己的品牌能夠愈來愈上軌道,在業績穩定之後能夠開始擁有實體店面,讓品牌永續經營發展,因為這份工作帶給他很多的成長,他也希望能帶給顧客們很多的樂趣。



攝影:把拔
訪問:小恩、世全
記錄:小恩
撰稿:世全
編輯:花花


2012/4/8

[每週一牌] Rubband:每件衣服都藏著要傳達的訊息

受訪品牌:Rubband
可以找到:影像結合生活的率性T
被訪問的:KEN

Try and Change,阿奈就丟啦!」──KEN

      今天要來介紹的品牌是Rubband,在中文裡就是橡皮筋的意思,不過這個品牌並不是在出產橡皮筋,而是以T恤為主要商品的品牌喔!之所以會以Rubband來命名是因為期待Rubband就像橡皮筋一樣充滿變化、擁有彈性和無限的可能,加上品牌創辦人Ken很注重商品所要傳達的訊息,所以從品牌名稱到衣服的圖案呈現,都有深深的故事隱藏其中。


      Ken原本是一名DJ,直到現在酒和音樂都是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不過就在一年前他選擇轉換跑道,來到西門紅樓創意市集開始另一個人生。KenT恤作為他的主要創作,原因很單純,因為他就是想要用自己的方式、風格來做給自己穿;這些T恤都是Ken以自己所拍攝的照片加上影像後製,有著和其他商家截然不同的風格。更重要的是,每一個創作都隱含深刻的寓意,像是他引以為傲的代表作「Trapped」:鳥籠裡裝著一個人的臉龐,就在提醒人們要勇敢地跨出那一直以來限制著自己的想法,才能獲得成長。


      可是市集生活並不總是美好順遂,有些顧客的傳統觀念甚至會讓Ken覺得受挫:似乎是創意商品的觀念還沒有深植人心,Ken不時會遇到客人質疑T恤價錢訂得太高,使他總是有口難言;畢竟創作者的創意以及限量的供貨,才是原創商品價值所在。Ken很期待能讓一般大眾了解原創的精神,這也是KEN希望透過原創商品對消費者進行的再教育工程。


      目前Ken以西門紅樓創意市集為主要的擺攤地點,短期內沒有開店的打算,覺得自己維持現狀也還不錯,但是未來的事情誰也說不定,就像他總是在T恤背面所寫的:「Try and Change!」



攝影:把拔
訪問:花花
記錄:花花
撰稿:世全
編輯:花花

2012/4/3